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时讯

江西领导:严令彻查是鼠还是鸭,挽回公众对于南昌高校食堂的信任

发布时间:2023-06-12 19:38:39 来源:互联网

在中国各地有一些特殊的食品习惯,比如云南喜欢吃虫子,广东人甚至有吃蛇和老鼠肉的传统,但是对于这种偏好,我们应该尊重并不进行盲目模仿。


(资料图片)

近期南昌鸭头与老鼠头食堂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,对于该事件真相的调查也成为社会焦点。在此背景下,网民们大放异彩,有人调侃说:“古有指鹿为马,今有指鼠为鸭”,也有人担忧称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。作为消费者,我们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,理性对待并选择可靠的供应商,避免被一些采用极端手段的商家所欺骗。

本文从事发初因、涉事高校食堂历史问题以及调查背后意义等多个角度观察,希望能为求解鸭鼠之争做出一些探讨和建议。

首先要明确,频繁出现卫生问题是该事件的根源所在。早在两年前,涉事高校食堂就曾出现“老鼠”问题,责令整改后继续营业。而自鸭鼠之争发生后,媒体和学生纷纷举报称不仅鼠、蜗牛、虫子等异物屡见不鲜,还有食材质量不过关、环境卫生极差等严重问题。

然而,尽管食堂经常出事,却没有被停业整顿,校方也没有采取措施,将其它餐饮行业引进。这样的情形严重动摇了公众对于相关部门的信任,局面愈发难以收拾,不利于地区政府公信力维护。

针对此,调查真相显然成为了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。近日,教育厅、公安厅、国资委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个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南昌展开深入调查。

涉及各方面情况的复杂性,意味着寻找突破口来找出真相、挽回公众信任也不是轻松的事。

尝试从多方面角度来寻找线索。比如,涉事学生是其中一个突破口。事件起因就是学生上传有异物的视频,并表示里面是“老鼠头”。这位学生之后撤回观点,称自己看错了异物类别。但这样的态度并不能消除学校和食堂的负面影响,警方应该对其进行传唤、审问,以拓宽调查线索。

“异物”则是另一个突破口。据悉,市场监管局对于“异物”进行了鉴定,但证据不够充分,导致无法得出结论。然而,从另一个角度看,食堂常年存在卫生问题也很容易让公众相信“异物”的存在性。因此,学校和食堂应该积极配合鉴定工作,提供更多的资料和信息,以便警方更全面地了解情况。

控评的何主任也是重要人物之一。据报道,其在事发后发布了微博声援学校,甚至称“真正的老鼠头应该是别有用心搞破坏的某些人”。这种态度既有点不负责任,同时还会引发公众猜测或失信,给事情的调查增添了难度。最好的做法显然是取消相关人员的职务,避免由此产生的猜疑和影响。

总之,如果想要挽回公众对于南昌高校食堂的信任,事情的真相必须被彻底澄清,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食堂的卫生问题,才能为社会树立起纯净美好的榜样,并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太质量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